技术支持
中国模具企业加快技术品牌升级和信息化建设
模具制造是一切制造之首,被誉为“工业之母”。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至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日前在国际模具机械产业高峰论坛上,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洋模具巨头加速进军中国市场的新一轮战役已经发动,中国本土模具工业因“先天不足”而危机凸显。在与洋模具的“近身竞争”中,本土模具工业亟须加快技术品牌升级。
据罗百辉介绍,发达国家模具巨头继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外资模具进入中国之后再掀投资热潮。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模具企业向我国转移呈加速趋势,我国制造业又正迈入向高端升级发展阶段,对优质精密的模具需求将不断上升。
国际模具巨头芬兰贝尔罗斯公司投资建设的深圳模具制造厂不久前正式投入使用,该厂完全按照欧美标准建造,首期投入6000万元人民币,主要为电信、保健、电子和汽车等行业提供高端模具产品,同时具备测试及验证能力。
日本排名第一的汽车模具制造商富士工业技术株式会社与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共同组建的三井富士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在山东烟台正式签约落户;美国科尔亚洲公司与我国东风汽车模具公司合资建立“武汉东风科尔模具标准件有限公司”,科尔亚洲公司占63%股份。
日本从事模具生产的ab公司首次与我国台湾地区个人电脑外围设备厂商同赴上海设厂,生产鼠标及移动电话模具产品。欧盟、韩国、新加坡的模具企业也密集组团来我国考察,寻求进驻区域和合作伙伴。
日本的制造业规模在慢慢缩小,当地企业将大规模转移到中国来。目前日本部分模具企业已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以广东省居多。其中总部设在香港的肇英集团目前已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年产值超6亿元港币,旗下子公司主要分布在日本、泰国及中国内地、香港等地,也有不少子公司在深圳运营。日本的人力资源有限,很多日本模具企业家想到中国来发展。
本土模具工业发展过程中已凸显“四个瓶颈”:一是产品低端,以中低档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高档模具制造能力严重不足,每年我国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进口模具达18亿美元,主要是较高档的模具。二是技术落后,技术人才短缺。统计资料显示,本土模具企业每个职工平均每年创造模具产值约合1美元左右,而发达国家一个模具从业人员平均创造产值约达20万美元。在国外,模具企业中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在25%至50%左右,而本土模具企业这一比重不足5%。三是管理粗放化。本土模具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许多模具企业至今沿用作坊式粗放经营管理模式,在模具交货期和成本、质量控制方面问题层出不断。四是标准低下,模具标准件水平低。目前发达国家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一般为80%左右,而本土模具企业仅为30%左右。发达国家模具制作普遍实行“无纸化”,模具师靠电脑设计,产品加工也就是向电脑输入数据,进行模具开发。由于日本的模具制造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罗百辉分析认为,引进日本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对进一步加快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革新有着重要的作用。
据日本中小企业部会会长、肇英集团董事长川副哲介绍,日本制造业逐渐式微,大量企业早已开始往中国迁移。2010年4月28日,川副哲与长安镇签订投资合作意向,计划1年内将有10家日本模具企业进驻长安工业园,3年内这个数字达到30家。未来几年内,东莞模具名镇长安将迎来不少日本模具企业进驻。
广东把2011年定为招商之年。前不久,东莞也召开招商动员会,罗百辉表示,经过311地震和由此而来的客户、市场份额等损失,相信许多此前不愿意向我国转移生产的日本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会考虑至少向海外转移一部分产能,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为此加强招商。据悉,今年6月1-2日,广东将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针对国内民营企业的招商大会,并安排重大项目上台签约。这次招商大会,给东莞带来的压力和动力都是巨大的。 对于招商引资,刘志庚明确表示,“对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企业,要优先满足用地需求,优先调剂环境容量,优先保障用电、用气、用水,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在审批、规划选址、土地利用、环境评价、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使重点项目实现零障碍入驻,尽早开工建设、投产见效”。
当前模具工业凸显向高速度、高精度、高性能方向发展的新趋向,在发达国家模具企业“近身竞争”下,本土模具工业必须加快技术品牌升级步伐。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王建钧日前表示,比亚迪汽车今后将全部采用日本馆林模具厂生产的模具,现在已经在G3R、G6等即将推出的产品上应用了,以前车系的模具也在逐步替换中,届时,比亚迪汽车在制造精度方面将得到全面提升。这是比亚迪垂直整合战略一个重大成绩。
去年,比亚迪提出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理念,随后便传出和戴姆勒奔驰在电动车领域的“闪婚”,在比亚迪“更上一层楼”的发展计划中,品质提升是今后比亚迪发展的重点。“倾全公司之力去抓品质亦不为过。”王建钧这样形容品质提升之于比亚迪的重要性。
在广州车展上,由馆林模具厂提供全套冲压模具生产的比亚迪G6亮相,让观众感受到比亚迪制造的进步。“垂直整合”已经开始显现出了它在品质提升方面的作用。
比亚迪自创立以来,就十分注重模具的作用。在正式收购秦川之前,比亚迪就已经成功收购北汽集团旗下为北京吉普配套的模具厂,经过整合后,比亚迪在北京成立比亚迪汽车模具中心,为国内汽车工厂提供汽车模具业务。因此,在进入汽车行业前,比亚迪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汽车模具业务,这为比亚迪汽车日后的新车研发奠定了基础,这也让我们看到比亚迪F3,F0以及F6在车身工艺上都有着超越同级车的表现。而日本模具厂的加入更会使比亚迪汽车的制造水准再上一层楼。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副秘书长王金玲认为,专业技术含量愈益成为模具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土模具工业应加快培养专业人才,进军高档模具市场,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大力发展快速制造成形和快速制造模具技术。王金玲分析说,深圳模具企业主要分布在松岗、公明、石岩、龙华、坪山等镇、村内,企业间缺乏协作,产业链的各项资源很难合理配置。政府应引导模具产业加速整合,从产业个体竞争向产业集群竞争转变,促进模具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共同品牌和标准下“集体产销”,打造模具区域品牌。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崔新健认为,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是本土模具企业必须补上和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要积极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对市场需求做出最迅速的反应。模具行业发展最关键的还是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目前,CAD/CAE/CAM技术、快速模型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使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另外,数控精密高效加工设备在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水平的应用,如五轴加工机床、高速铣等也大大提高了模具行业的发展水平。
企业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如何与周围环境条件相协调、开发并利用好信息资源,使生产经营活动借助信息的及时处理、顺畅流通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运作。对模具制造行业而言,其信息化内容主要包括模具制造的数字化、集成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过程的虚拟化以及制造过程的网络化和全球化。
众所周知,模具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从手工作坊式的企业成长而来,在国内模具行业目前仍有许多模具企业采用作坊式的的管理方式,在模具的交货期、成本、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使订单延期或者丢失订单失去客户的情况屡见不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落后的企业管理手段和水平,使模具企业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只能忙于应付,企业投巨资引进的CAD//CAE/CAM系统和高档数控加工设备也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多数模具制造企业缺乏与其生产硬件相当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当然这些问题也已经引起了许多旨在进军国际模具市场的国内模具企业经营者的高度重视。毫无疑问,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此,模具制造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其管理水平,具备快速反应和及时调整的能力,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很难做到的。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模具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与其他制造行业不同的是模具是典型的按订单进行单件生产的行业,每一个订单或者说每一个模具都需要与客户进行详细的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沟通,否则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损失难以估计。因此,从本质上说,模具产品是模具企业的最重要的活动对象,而生产过程是从属于模具产品并且随着模具产品的发展而变化。这样一来,模具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则转化为模具本身的信息化。
而采用模具制造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共享的、一致的、忠实的进程监控平台。在信息化系统中,通过项目计划与进程监控,可以对模具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确定订单到模型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首次试模一直到模具修改并按时交货)进行实时管理。处在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在该系统中反馈模具生产的实际进度,系统忠实地监控该项目进程的每一个任务,当某一控制点出现延期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邮件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早发现并予以解决。而且,对于一些关键任务,还可以让系统提前预警,以使有关人员及早准备和安排。而且模具制造企业推广信息化在提高其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着意想不到的收益。
通过国内一些模具企业的信息化实际进程可以了解到,模具制造信息化如果能与管理改进有效结合,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把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对高层管理人员而言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开拓广泛的市场。市场人员则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客户资源的管理,寻找新的客户。技术主管可以有时间关注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行业内技术的交流,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主管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工效,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并不断改善。因此,模具企业应该把握住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便利与机遇,结合自身特点为己所用,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